
在2025年第17届马来西亚产业峰会上,产业顾问公司威廉氏达哈与王(CBRE|WTW)集团董事经理谭家良指出,尽管马来西亚国内持续面临房屋滞销问题,但市场仍缺少141万间房屋。根据现有数据,马来西亚的房屋库存为679万间,其中65%为有地住宅,35%为高楼住宅。马来西亚现有人口约为3410万人,涉及820万个家庭。
区域市场分析
在全马最大的产业市场——巴生谷,现有房屋库存为261万间,但仍缺少约8万间房屋。巴生谷人口高达960万,涉及269万个家庭。柔佛和槟城作为另两大产业市场,现有房屋库存分别为约103万及58万间,但仍各缺约10万及3万间房屋。柔佛和槟城的现有人口分别为380万及180万,涉及113万及55万个家庭。
市场增速与价格变动
谭家良预测,产业市场将持续增长,但增速将放缓。他认为,每年3至4%的增长是正常增幅,而2010至2014年期间的双位数增长难以再现。材料成本、劳动力成本和合规成本的上升将影响未来的产业价格。具体来看,排屋价格从2023年第三季的45万4500令吉涨至2024年第三季的45万6161令吉,涨幅为0.4%;半独立式房屋价格从71万2999令吉涨至73万0977令吉,涨幅为2.5%;而高楼住宅价格则从37万2891令吉跌至37万1042令吉,跌幅为0.5%。
政策与供需平衡
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(REHDA)主席拿督何汉生强调,政府和私人界需共同努力,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检讨现有政策和法规,以平衡产业供需。他指出,现有政策未能充分反映人民购买房屋的实际负担能力,导致供需失衡。他建议政府设立一个集中数据库,以提高房地产市场分析的精度,协助决策过程。
先建后售模式
国库控股研究院研究总监苏拉雅建议,产业发展应转向先建后售模式,以减轻购屋者承担的商业与建筑风险。她指出,当前买家承担了房屋开发的商业风险,而房价的“负担得起”更多依赖于融资而非实际 affordability。她警告,轻易获得融资可能引发人为的房屋需求,进一步推高房价。
科技与可持续发展
产业估价及服务局(JPPH)总监阿都拉萨尤扎强调,产业顾问须拥抱科技,特别是人工智能,因为科技在产业买卖过程中的角色日益重要。他还指出,环境、社会与监管(ESG)标准对产业领域带来机遇与挑战,永续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。产业顾问需跟上减碳和绿色建筑的步伐,以增强客户体验并确保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。
经济特区与全球竞争
大马经济研究院(MIER)执行董事安东尼达斯博士认为,各国经济特区更多是互补而非竞争。他以新加坡和柔佛为例,说明各国应发挥自身优势,吸引全球投资。他提醒,全球贸易环境仍不确定,马来西亚需密切关注并积极争取供应链转移机会。他预计马来西亚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,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达4.9%。
购屋与租房趋势
安东尼达斯指出,国内购屋成本仍然偏高,预计会有更多国人选择租房。负担不起房屋仍是M40和B40群体面临的一大挑战。他认为,产业市场整体走势稳定,但各地增幅不一,槟城、吉隆坡和新山因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发展,预计增长潜力较大。他还预测,国家银行短期内不太可能升息,房贷利率将保持稳定。
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在面临供需失衡、成本上升和政策挑战的同时,也迎来了科技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。政府、私人界和产业顾问需共同努力,通过政策调整、科技创新和市场分析,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。
Leave a Reply